回首页

新闻资讯

News center

常见问题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常见问题

什么叫儿童康复治疗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21/9/24 9:50:45 人气:916
       很多早产儿家长对“康复”这个词肯定很熟悉,大部分早产儿因为早期脑发育的不成熟以及一些脑损伤,可能导致了运动发育落后,或者出现了一些异常姿势等问题,因此医生都会建议家长带着孩子去做康复。但是对于康复到底是做什么的,以及作为家长怎么样才能判断一个康复做的是不是有效果,是不是好,这个问题似乎颇为难回答。
       记得刚进入这个领域时,漫天盖地没听过的名词迎面而来,医生、治疗师每个人都会用一堆堆的术语解释,一会肌力,一会肌张力,一会主动运动,一会被动运动,就连推拿、按摩这些家长都分不清,跟不要说医院里常用的导频、脑循环等治疗设备。有的时候再来一些神经节苷脂之类的脑神经的药物,家长更是被绕的云里来雾里去。以为,这就是康复,原来康复和感冒咳嗽一样,都是要打针吃药用设备的。
       其实,正是由于概念的混乱,方法混淆,以及治疗师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,才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。那么今天,我们就用一些短小的篇幅给家长讲清楚一个问题:到底康复是在做什么?康复训练都是在围绕着什么来展开的?究竟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康复呢?

       康复的核心其实就是抗重力的训练
       说简单一些,什么是抗重力?我们知道地球是有引力的,有了这个引力,所有物体都要回归到地面,那么离地面越远,我们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,需要的能量就要越多,难度也越大。你试想一下,现在站起来跳跃一下,你可能感受不到,但是让你跳到2米的高度,你可能要说这不可能!可宇宙飞船能从地面一下跳出地球,就能想象一下其中的难度和能量要有多大了。摆脱地球的引力,使我们的重心逐渐的提高,最终可以从躺着到站立,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抗重力的过程。
       为什么我们躺着很舒服?因为我们与地面的高度很低,接触面比较大,这个接触面我们又称为支撑面。高度和支撑面与对抗重力有什么影响?大家玩摆高高的时候就会感觉到,如果是一个饮料瓶,你把它竖起来放着,很容易,但是你把一只铅笔竖起来放着,就难多了,这就是支撑面的不同导致的问题。而这个饮料瓶如果有5米高,支撑面还是那么小,你再试试看,发现想要竖的稳定也不是那么容易了。这只是一个比喻,我们人体其实也是这样。当我们躺着时候,高度低,支撑面积大,所以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保持平衡,你肯定没见到谁躺着还会摔倒的。那么躺着的下一步,就是支撑起来,比如你俯卧趴着,然后用手或肘关节支撑起来,使得上半身和头部抬起,怎样?是不是比躺着要累?对的,这个累就是在消耗你的能量,这份能量做什么了呢?抵抗重力啊,没有这种支撑,你的身体怎么能离开地面呢?如果你在宇宙飞船里,重力消失了,你会发现,你支撑和躺着其实是一样的,毫不费力,原因就是你不需要抗重力!(看到这,不要嫌啰嗦,因为这是一个关键概念)
       把节奏放快一点,躺着不费力,撑着费力,然后你坐起来,这时候高度其实是更高了,而你的屁股呢,支撑面积其实比趴着要小,所以坐立比趴着要费力。继续我们来看看换一个姿势,使用双手和膝盖做四点支撑的时候,你是不是也很费力呢?因为这时候高度比躺着要高出不少而你的支撑面比坐立还小(手掌+膝盖的总面积肯定比你屁股小),所以四点撑的时候,你抗重力的能力又提高了,继续看,接下来就是站立。乖乖,了不得了,这时候你的高度达到了最高峰,而支撑面只有两个脚掌大小,是不是更难了?而且耗费的力气也是最多的(不信?你自己站8小时和躺8小时试试看,哪个累)。这时候站稳了,你要走路了,走路最难,为什么,因为走得一瞬间,你可是单脚支撑!支撑面又缩小了一倍啊!难上加难。
       躺着/趴着 - 手/肘支撑 - 坐立 - 四点支撑 - 站立 - 行走。这时候你发现什么了?对!这不是我们宝宝运动的发育特点吗?居然这样神奇和抗重力这件事情联系起来了!
       一个新生儿,刚出生的时候是躺着哭闹,等过了两个月,骨骼肌肉发育结实了,他们就可以慢慢的撑起胸脯、抬起头;又过了几个月,他们慢慢的可以坐立起来了,肉嘟嘟的小屁股往那一坐,似乎还不是很稳;再过三四个月,骨骼和肌肉的更结实了,这时候宝宝也灵活多了,开始逐渐的使用手膝支撑起自己的身体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想要开始移动自己的身体去够他们喜爱的玩具了!于是,爬行开始了。当又过了几个月,腿部的骨骼和肌肉也结实了不少,宝宝们开始想要站立起来,于是一遍遍的尝试着,一遍遍的练习着,最终,他们成功了,站了起来,抗重力的高度也达到了最高峰。于是,最后一步,他们抬起了一只脚,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用最小支撑面支撑起自己的身体,迈出了人生第一步!多不容易啊,一个一岁多的孩子,用了一年的时间,终于可以抵抗巨大地球的引力,控制自己的身躯,正式移动了起来。大运动完成了。
       这时候再回到康复话题,妈妈们担心自己孩子因为早产儿,有很多高危因素,导致了运动发育落后,那么到底怎么样才是正确康复呢?对,就是让孩子去完成各种阶段的抗重力能力,这就是运动康复的本质。请问,这时候你还相信有什么针剂打进去,可以让孩子直接有抗重力的能力这样一回事吗?一个躺着的宝宝,打一针就能站起来了?反正我是不信。这时候你还会相信做高压氧可以让宝宝提高抗重力能力?一个只会坐的孩子,吸了增压的纯阳就可以直接站起来行走?反正我是不信。
       所以,想要完成整个抗重力的能力,就只能通过物理的方式去练习,不断地强化孩子的身体硬件功能,教会孩子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身体,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行走目标。

       康复的基础:孩子身体的硬件和操控能力
       上面在讨论抗重力训练的时候,不断地提到一个句话:“.....过了几个月,骨骼和肌肉更结实,所以......”,这里说的骨骼和肌肉是什么?和康复有什么关系?
       我们知道赛车手在跑道上比赛,谁能取得胜利,两个因素决定了:赛车的硬件和赛车手的操控能力。硬件是车的骨架、底盘、发动机、轮胎等,如果让舒马赫开一辆二手奥拓,让阿隆索开一辆法拉利,毫无疑问,阿隆索一定获胜。这就是硬件决定结果;但是如果让你开法拉利,和舒马赫开着小奥拓跑上几圈,估计还是舒马赫可以赢,为什么?这就是操控能力。
       小孩子也是一样,想要顺利的抵抗地球重力,首先他们要有一个好身体,也就是我们说的好硬件,并且还要学会操控这个硬件。那么孩子身体的硬件是哪些?简单点说,就是他们的骨骼,关节,筋膜,肌肉等组成。骨骼强不强硬,决定了能不能支撑得住;关节灵不灵活,决定了能不能转向和动作;筋膜和肌肉结不结实,决定了最终的力量和操控性怎样。
       很多早产宝宝出生后因为各种原因,导致整个身体硬件并不能达标,这时候就要认真分辨,如果骨骼不够强硬,你还非要让这个孩子站立,那就会受伤;如果关节不够灵活,你硬要屈膝掰腿,可能也会导致不良后果;如果肌肉的兴奋性、收缩性、舒展性、弹性等不好,就可能会出现要么孩子软绵绵的,要么孩子硬邦邦的。这时候,你还怎么继续训练呢?评判一个治疗师能力的好坏,不正是看这个治疗师能否在提高孩子身体硬件能力的同时,还可以教会孩子一定的操控能力,最终让孩子完成抵抗地球重力的活动,这样的治疗师才是我们说的优秀治疗师。
       那么操控性是怎么回事?我们知道,人体的所有行为都是由大脑统一发出指令来控制的,当我们想要爬行时,大脑先发送了指令给了肌肉,肌肉去负责连接骨骼,支撑起自己开始移动,移动后,产生了外部压力,信号回传给了肌肉,这时候肌肉又将信号传送给大脑,告诉它身体开始动了。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,实际上负责参与整个过程的细节非常复杂的。但是大家也能从这个例子中看出,所谓的操控能力其实就是大脑和肌肉的协作。有的宝宝可以很好的支撑起自己身体了,但是不会爬行,这时候优秀的治疗师就会针对操控能力进行训练,尽快让宝宝能够顺利的使用好大脑和身体,将其连贯起来。

       结束语:
       宝宝大运动发育的过程,其实就是一场身体与地球搏斗的过程,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抗重力的过程。在抗重力过程中,我们先后经历了躺/趴着、手/肘撑着、独自坐立着、四点支撑着、站立着及单脚行走的整个过程。而想要完成这些过程,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硬件(主要是骨骼、关节和肌肉)和好的操控能力。
所有的康复活动,其实都是以抵抗重力为目标,不断在提高身体的硬件能力和操控能力上下功夫、想办法、做训练。我要牢牢记住这三个核心点,才不至于走偏。有了这种让宝宝可以走起来的心理动力,寻找到一位靠谱的治疗师就变成了下一个话题。
下一个:没有资料